近日,教育部网站刊发了《洛阳师范学院强化全员赋能 全力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共同体》报道。报道从“汇聚组织领导力量,把牢社区协同育人‘方向盘’”“汇聚思政教育力量,激发社区协同育人‘能量源’”“汇聚学科专业力量,点燃社区协同育人‘推进器’”“汇聚管理服务力量,建好社区协同育人‘加油站’”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我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的经验做法。
洛阳师范学院强化全员赋能 全力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共同体
2025年第18期(总第296期)
【高质量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编者按: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为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纵深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遴选产生了首批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旨在充分发挥示范社区宣传展示、辐射带动、实践探索、骨干培养、生态塑造等功能。各地各高校紧密围绕《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指南》,持续推动各方育人资源下沉学生中间,形成了一批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育人品牌、理论成果、工作动态、实践经验等。为加强典型宣传、推广建设经验,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特开设专栏,专题介绍各地各高校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特色做法和创新路径,引领带动全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
洛阳师范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书院制暨“一站式”学生社区(以下简称“书院社区”)协同育人共同体,汇聚组织领导力量、思政教育力量、学科专业力量、管理服务力量下沉育人一线,有效拓宽“三全育人”新路径,不断提升育人质效。
一、汇聚组织领导力量,把牢社区协同育人“方向盘”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党委统筹谋划、定期研究,印发《书院制育人模式实施方案》《全员书院制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若干规定》,构建“12345”育人机制,凝聚全校教职员工育人共识,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统筹协调、学院书院协同的工作格局。二是明确职责任务。出台《关于建立一线规则的实施意见》,推行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书院社区”制度,扎实推动进书院社区、进班级、进宿舍、进社团等“四进”工作,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上4学时思政课,带头与学生“面对面”互动交流。机关部处、二级学院领导干部常态化深入书院社区,周周进宿舍,月月入班级,及时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实际问题,推动实现价值共育、文化共享、成长共赢。三是健全组织机构。在书院社区设置党委书记、院长、副书记,办公地点全部设在书院社区。成立党团组织、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和学生社团,实现党团组织、学生组织全覆盖。在书院社区设立团委,打造党建与思政、综合管理、安全教育办公室,构建学生发展服务、心理健康、社区文化、创新创业中心等“一委三室四中心”,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二、汇聚思政教育力量,激发社区协同育人“能量源”
一是育人导师陪伴成长。出台《育人导师(辅导员)管理考核实施办法》,打破学院、年级、专业界限,全体育人导师(辅导员)在书院社区日间全员办公、夜间轮岗值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成长,常态化开展宿舍走访、谈心谈话、生涯规划、心理疏导,给予学生“陪伴式”成长指导,24小时为学生“护航”。二是思政教师助力成长。实行思政课教师联系“书院社区”制度,经常性深入社区开展各类思政教育活动,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结合社区场景讲授思政微课、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等,将党的创新理论与社区学生成长需求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思政教育。三是多维聚力守护成长。组织党政团干部、“五老”、优秀校友等力量常态化走进社区,开展师生对话、读书沙龙、思政讲堂、辅导备课等深度交流活动,做好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的融合,实现思想价值引领和专业实践能力融合提升。打造“高校—属地—社会”协作互通的安全教育工作模式,邀请公安、消防、法官等担任法治导师,联合开展“开学第一课”、应急逃生疏散和灭火实战演练、防范诈骗、防爆反恐、法治教育和禁毒教育等活动,筑牢安全屏障。
三、汇聚学科专业力量,点燃社区协同育人“推进器”
一是学业导师走进社区。出台《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管理与考核办法》,遵循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学业导师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联席会议,每月至少2次深入书院社区联系学生,在期初、期中、期末等重要阶段,通过学业发展、科研训练、技能实训、项目实践、学科竞赛等专题辅导,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专业指导与个人发展引领。二是名师专家请进社区。聚焦行业产业前沿,邀请行业专家、社会精英等名师专家,围绕成长规划、就业指导、面试技巧、心理调适、廉洁从业等方面,常态化开展主题讲座和沙龙分享,积极为学生搭建与社会交流的平台,促使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能力。三是朋辈力量融进社区。出台《朋辈导师管理与考核办法》《关于“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自我管理与服务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实施“学业帮扶、携手共进”学业提升项目,构建学业导师队伍为主、朋辈导师力量为辅、学生自治组织为基的社区学生全面发展支持体系,传授学习方法,交流学习经验,为学生成长成才增势赋能。
四、汇聚管理服务力量,建好社区协同育人“加油站”
一是构建立体化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出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建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在11个社区设立11个心理辅导站,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全面加强对心理咨询师的管理培训,切实做好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指导。二是打造系统化就业创业服务矩阵。出台《就业创业工作管理考核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学校领导、部门统筹、学院为主、社区协同、全员参与”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聘请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经验丰富的学涯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服务队伍,从职业测评、行业分析到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培训,为学生提供导向性、专业性、实践性的暖心指导和深度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掌握实用求职技巧和创业方法。三是完善精准化服务保障体系。实施生活导师制,出台《生活导师管理与考核办法》,发挥“导学、导管、导助”的作用,组织300余名公寓管理、后勤服务、安全保卫等服务保障人员入驻社区,从宿舍环境、医疗服务、人身安全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时、全域的成长保障。搭建学生社区智慧服务“云平台”,自主开发“洛师小筑”“后勤通”线上学生服务窗口,不间断提供业务办理、信息服务等58项数字应用服务。配备教务自助打印一体机、校园一卡通自助服务终端、“智慧心理”服务终端、打印复印一体机、学生火车票优惠自助服务终端等服务设施,着力打造智慧社区、幸福社区、平安社区,学生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高校招生信息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高校招生信息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